:::

淡水河水系

一、流域概述

淡水河系位於台灣北部,流域內主要包括台北市全境、新北市絕大部分、基隆市部分及桃園市等行政區,為台灣第三大水系。淡水河包含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三大支流。
主流含大漢溪全長約為158.7公里,流域面積約2,726平方公里,聚居人口六百多萬人,都市建設完善,工業及服務產業繁榮。大漢溪與新店溪於江子翠匯流後為淡水河主幹道,並於關渡與基隆河匯合,再往西北流注台灣海峽。

圖1 淡水河流域概況

圖1淡水河流域概況

二、河川特性探討

淡水河系流域位於亞熱帶氣候區,冬季盛行東北季風,降雨甚多;夏季盛行西南季 風,燠熱而多陣雨;颱風期間常降豪雨,易致使水災。
全流域雨季(每年五至十月)與乾季(每年十一月至 翌年四月)之雨量分配型態,僅基隆河與主流有別,基隆河月雨量分配頗為平均,雨季 與乾季不甚明顯。
全流域之平均年雨量為2966.1mm,約佔北部區域年總雨量之38.6%。 降雨中心集中於七星山及大屯山鞍部附近、瑞芳及火燒寮附近,而以淡水河下游為最低。各月雨量分配相當均勻,為臺灣其他地區少有之現象。


表1淡水河水系特性
項目 數據 單位
主流長度 159 km
流域面積 2726 km2
年逕流量 5674 百萬m3
河床平均坡度 1/220  
淡水河主幹道,為淡水河水系下游河段,自出海口至江子翠全長 約23.7公里,河幅寬600至1000公尺,全河段感潮,本流流域面積約 達73平方公里。,
由大漢溪、新店溪與基隆河三大支流匯流而成,水量 豐沛,為分擔台北橋段流量,開闢有二重疏洪道,於關渡獅子頭隘口 處,疏洪道與淡水河主流、基隆河匯流,再由淡水油車口附近注入台 灣海峽。沿河形成華江橋、關渡、竹圍、挖子尾等沙洲溼地,為生態 環境敏感區。
各支流性質如以下描述:
  • 大漢溪:舊名大嵙崁溪,清代船運發達,曾經是茶、米、樟腦的重 要貿易水路。大溪、三峽、新莊均為早期著名的河港聚落,近數十年 來工商繁盛,三峽以下河廊兩側發展成人口密集的都市區。
    大漢溪主流長度135公里,流域面積1163平方公里,為淡水河水 系中最長及最大流域面積支流,全河的平均比降約為37分之1。河川 管理長度37.9公里,管理界點在石門水庫後池堰。
    石門水庫水區面積763平方公里,接受雪山山脈北麓東北季風降雨,水資源豐沛,年均降雨量2430mm,已公告劃定為「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

  • 基隆河:發源於新北市平溪菁桐山,全長約86.4公里,河川管理長 度59公里,管理界點為侯硐介壽橋,流域面積約490.8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外雙溪、大坑溪、大武崙溪、暖暖(東勢)溪等。基隆河係河川襲奪地貌,上游先向東再轉北,多峽谷及瀑布;中 游轉向西流,多曲流、岩床、河階、寬谷;下游沿台北盆地北緣匯入 淡水河。
    因受東北季風降雨影響,冬季之水位較夏季豐沛,年均降雨 量3969mm水流湍急。當颱風豪雨來襲時,易造成下游地區的水患,因 此於下游曾有截彎取直工程,以利於洪水的宣洩。但工程完成後,汐止、七堵等地常發生水患,直到興建員山子分洪道後,才獲得改善。

  • 新店溪:上游為南勢溪與北勢溪,北勢溪發源於棲蘭山,長50公里, 坪林區翡翠水庫為北台灣最重要水庫,河川管理長度28公里,界點為 翡翠副壩。南勢溪以塔曼山、拳頭母山為源頭,流經烏來山區,於新店龜山與北勢溪匯合,長45公里。
    主流向向西至碧潭進入台北盆地, 於萬盛匯合支流景美溪,至江子翠匯合大漢溪,注入淡水河主幹道。流域內除烏來、龜山、小粗坑等地建有水力發電廠外,並有翡翠水庫、 直潭、青潭等多處攔河堰,目前新店溪集水區,公告劃定為「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及「水源特定區」,為北台灣最重要的水源保護區。

三、地質調查

  • 河流域的岩性:淡水河流域的岩性大致可分為三類:大屯火山岩、沖積層及台地堆積層、雪山山脈帶北部地層。

  • 淡水河的主要支流:以淡水河的主要支流來說,大漢溪的上源源於雪山山脈,流經西村層、四稜砂岩、澳底層、蘇樂層, 大致上屬硬頁岩—板岩相;在西部以硬頁岩為主,向東因為擠壓而漸變為板岩或千枚岩。

  • 基隆河:基隆河自東 北西流、新店溪自西南自北流,均流經西部麓山帶中野柳群、瑞芳群、三峽群的沈積岩,因屬淺海相 或濱海相的沈積環境,是故化石或泥質、煤質物大量沈積。

  • 大屯山區的小支流:另外源於大屯山區的小支流(如雙溪), 則經過大屯火山群。大屯火山為層狀火山,為熔岩流及碎屑噴發物交互堆積而成;其岩性為輝石安山岩、角閃石安山岩、紫蘇輝石安山岩共同組成。總括來說,淡水河流域是台灣少數涵蓋了火成岩、沈積岩及變質岩的河川。

圖2 淡水河流域地質圖

圖2淡水河流域地質圖

四、土壤調查

淡水河流域區內石質土與崩積土的形成,多受到台灣本島之各式火成岩,經過塊體風化所形成之母岩岩屑的崩積與堆積物質。 石質土多集中分布於台灣北部,分散於台北盆地周圍之火山地形區之崩積坡上。

  • 崩積土:崩積土則分布於桃、竹等縣市之小火山錐地形上。
  • 幼黃壤:幼黃壤多分布於淺山區較安定的崩積坡上
  • 黃壤:黃壤則為其分布範圍在北部平原中老的沖積台地與各坡度較緩之淺山地形區中
  • 沖積土:沖積土為母岩風化後沖積或堆積的產物,多分布於台北盆地四周之沖積地形與河谷平原中。
  • 紅壤:紅壤分布在桃園台地上,為紅土台地之沖積與堆積物質。

蘭陽溪水系

一、流域概述

蘭陽溪(原名為宜蘭濁水溪)位於台灣東北部宜蘭縣境內,北、西鄰淡水河流域,南隔大甲溪、和平溪、南澳溪及新城溪流域為界,東臨台灣海峽,為宜蘭縣最大河川。蘭陽溪發源於南湖大山北麓(標高3,536公尺),蜿蜒於雪山山脈與南湖大山山脈之間,蘭陽溪往東北流至三星鄉破布烏始入平地,溪流分岐成辮狀流路,流至蘭陽大橋附近形成主流,東北流向至壯圍鄉東港村後注入太平洋。

流域內重要支流有羅東溪、宜蘭河、冬山河、四重溪、土場溪、天狗溪、清水溪、粗坑溪等,流路遍佈宜蘭縣,涵蓋大同、三星、員山、礁溪、宜蘭、冬山、羅東、壯圍及五結等九個行政區。

蘭陽溪流域概況

圖1 蘭陽溪流域概況

二、河川特性探討

蘭陽溪流域面積約978平方公里,主流長約73公里,河床平均坡降約1/55。
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溫度為22℃,整年以7月份35℃為最高,1月份之19℃為最低,歷年來平均氣壓為1013.1毫巴,氣壓穩定;相對濕度年平均為85.9%,較本省平均之84%略高。本區之風速不大,以7、8、9月較高,平均風速約為1.8公尺/秒;年平均降雨量為3,200毫米,年間以9、10、11月降雨量最高,約佔全年降雨量之43.6%。
宜蘭地區水資源蘊藏豐富,河川逕流量豐沛,年逕流量在蘭陽大橋站最大達2,733百萬立方公尺,惟河道坡陡流急,主河道流路短促,貯留能力不佳,目前境內尚無蓄水庫供調蓄豐水期之用。

表1 蘭陽溪水系特性
項目 數據 單位
主流長度 73 km
流域面積 978 km2
年逕流量 2733 百萬m3
河床平均坡度 1/55  

三、地質調查

蘭陽溪及其鄰近流域之地質構造與地層,大致均呈東北西南走向分布。

  • 主要斷層線:位於蘭陽溪左岸的主要斷層線,由北而南包括石槽斷層、外澳斷層、石牌斷層、大礁溪斷層、梵梵溪斷層、牛鬥斷層、武陵斷層與眉溪斷層,蘭陽溪右岸的區域性斷層構造較少,主要有古魯斷層與翠峰湖斷層。
  • 流域出露地層:蘭陽溪流域出露地層受到地質構造控制,大致呈現北北東南南西方向的條狀分布,出露地層涵蓋始新世地層至現代沖積層。
  • 砂岩:岩性以板岩或硬頁岩夾薄層變質砂岩為主的中嶺層,與由硬頁岩與變質砂岩互層所構成的西村層,出露在本調查區中部的蘭陽溪左岸分水嶺一帶。
  • 四稜砂岩:岩性以石英岩為主的四稜砂岩,廣布於蘭陽溪左岸,以及宜蘭三角洲平原西北側五峰旗到白石湖之間的山體。
  • 變質砂岩:岩性以板岩夾薄層變質砂岩的佳陽層,以及以變質砂岩為主的眉溪砂岩,呈條帶狀出露於蘭陽溪左岸山體坡腳一帶。
  • 泥質岩:乾溝層、粗窟層及大桶山層是一套巨厚的輕度變質泥質岩,位於中段的粗窟層岩性含有較多的粉砂質,此套岩層分布於本調查區北緣分水嶺一帶。
  • 硬頁岩、板岩:以硬頁岩或板岩為主的水長流層(巴陵層),地層層序上可與乾溝層、粗窟層及大桶山層相對比,廣布於石牌斷層以南的蘭陽溪左岸山區。
  • 砂頁岩:以砂頁岩互層為主的木山層,僅出露在本調查區北端分水嶺。
  • 板岩、千枚岩:層序可能對比於木山層的大禹嶺層,則僅出露在本調查區南端分水嶺,岩性以板岩及千枚岩為主。
  • 岩性為板岩或千枚岩夾變質砂岩、硬頁岩夾變質砂岩:廬山層清水湖段與仁澤段廣布於蘭陽溪右岸山區以及蘭陽溪左岸山體坡腳,前者岩性為板岩或千枚岩夾變質砂岩,後者則以硬頁岩夾變質砂岩為主。
  • 在蘭陽溪左岸的四季與南光一帶,有階地堆積層分布;主要溪流河道以及地勢平坦的宜蘭三角洲平原,則容納了大量由未固結礫石、砂及泥土組成的現代沖積層。

蘭陽溪 流域地質圖

圖2 蘭陽溪流域地質圖

頭前溪水系

一、流域概述

頭前溪位於臺灣西北部新竹縣、市境內,北鄰鳳山溪流域,東接淡水河及大安溪流域,南有客雅溪及中港溪流域,西臨台灣海峽。
主流發源於雪山山脈鹿場大山(標高2,616公尺),流經五峰鄉、橫山鄉,在竹東鎮與油羅溪會合,以下始稱頭前溪。
自會流點再向西流經竹東鎮、芎林鄉、竹北市、新竹市後,於南寮附近與鳳山溪匯流約500公尺後,注入台灣海峽。流域內重要支流有上坪溪及油羅溪等;頭前溪流域涵蓋新竹縣尖石、五峰、橫山、竹東、芎林、竹北市及新竹市等七個鄉(鎮、市)。

 

頭前溪流域概況

圖1 頭前溪流域概況

二、河川特性探討

頭前溪流域位於台灣北部新竹縣市,流域面積約566平方公里,幹流長約63公里,河床平均坡降約1/190。
屬亞熱帶氣候,降雨量適中,經統計民國62年至97年年平均降雨量為2,508毫米,平均降雨日數為139天。受季風及颱風之影響,雨量集中於2月至9月,而每年10月至翌年1月份左右為乾季,降雨量低於全年之20%。
另依據新竹測候所民國27年至80年間之觀測資料顯示,年計平均溫度為22.0℃,而一年中最高溫度38.7℃發生在8月,最低溫度-1℃則發生在1月。年計平均蒸發量為119毫米,而最大蒸發量189毫米發生在7月,最低蒸發量65毫米發生在2月。

表1頭前溪水系特性
項目 數據 單位
主流長度 93 km
流域面積 566 km2
年逕流量 611 百萬m3
河床平均坡度 1/190  

三、地質調查


  • 第一類活動斷層頭前溪流域內之主要斷層構造,除了羅山斷層線有較明顯的轉折之外,餘多呈現東北西南方向延展,其中新城斷層目前被歸類為第一類活動斷層
  • 第二類活動斷層新竹斷層被歸類為第二類活動斷層,大平地斷層與竹東斷層則被歸類為存疑性活動斷層
  • 軟橋斷層頭前溪流域範圍內,於軟橋斷層以北之褶皺構造軸線大致呈近東西走向,包括新埔向斜、青草湖背斜、柑子崎向斜、寶山背斜、鹿廚坑背斜;軟橋斷層以南褶皺構造軸線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自東而西包括插天山背斜、油羅山背斜、尖石向斜、竹林向斜與清泉背斜。

頭前溪流域內出露在大平地斷層以南的地層,涵蓋漸新世之雪山山脈地層及中新世至上新世之西部麓山帶地層
包括:水長流層(巴陵層)、汶水層、碧靈頁岩、石底層、北寮層、打鹿頁岩、觀音山砂岩、南莊層、桂竹林層、卓蘭層。

  • 水長流層(巴陵層)岩性:水長流層(巴陵層)岩性以硬頁岩或板岩為主,偶夾薄層泥質細砂岩、安山岩質熔岩流或凝灰岩;
  • 汶水層岩性:汶水層岩性以細至中粒厚層砂岩、頁岩及砂、頁岩薄互層為主
  • 碧靈頁岩岩性:碧靈頁岩岩性以頁岩為主,夾不規則薄層細粒砂岩
  • 石底層岩性:石底層岩性以厚層細至中粒砂岩為主,夾薄層頁岩及砂、頁岩互層
  • 北寮層岩性:北寮層岩性以厚層或塊狀細至粗粒砂岩為主,夾薄至厚層頁岩
  • 打鹿頁岩岩性:打鹿頁岩岩性以頁岩為主,夾少許凸鏡狀鈣質細砂岩或粉砂岩
  • 觀音山砂岩岩性:觀音山砂岩岩性以細至中粒厚層砂岩為主,偶夾黑色頁岩
  • 南莊層岩性:南莊層岩性以薄至厚層中至細粒砂岩為主,夾砂、頁岩薄互層,偶夾鐵質結核、玄武岩質凝灰岩或玄武岩熔岩流
  • 桂竹林層岩性:桂竹林層岩性以泥質砂岩、砂頁岩互層為主;卓蘭層岩性主要為砂岩、粉砂岩、泥岩及頁岩之互層。

大平地斷層以北地區,出露地層包括:更新世之楊梅層、大茅埔礫岩、店子湖層、階地堆積層,均屬低強度、膠結鬆散之更新世或全新世沉積岩地層。

  • 楊梅層(下部照鏡段):照鏡段岩性以細至粗粒厚層砂岩及砂、泥岩互層為主,部分砂岩為泥質砂岩
  • 楊梅層(上部照門段):照門段主要由礫岩、砂岩及泥岩之互層組成,礫岩比例自下而上逐漸增多
  • 大茅埔礫岩岩性:大茅埔礫岩岩性以礫岩為主,偶夾砂岩透鏡體
  • 店子湖層:主要由下部的礫石層和上部的紅土層組成
  • 階地堆積層:階地堆積層由厚薄不等之礫石組成,偶夾凸鏡狀之泥或砂層。

 

頭前溪流域地質圖

 

圖2 頭前溪流域地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