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溪水系

一、流域概述

花蓮溪流域位於台灣東部花蓮縣內。北接吉安溪,南界秀姑巒溪流域,主流花蓮溪原名紅巖溪,源出中央山脈拔子山嘉農溪之上游及海岸山脈之加蘭溪(加路蘭溪)。東流入花東縱谷後,延縱谷平原北流,在花蓮市南郊化仁注入太平洋。本溪為花東縱谷平原三大水系之一,亦為全台25條中央管河川之一。流域行政區包括花蓮溪境內之光復、萬榮、鳳林、壽豐、吉安、秀林等六鄉鎮。

主幹流全長57公里,流域面積1,507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木瓜溪、壽豐溪、萬里溪、馬鞍溪及光復溪,支流坡陡流急,夾在兩大山脈之間縱谷,正是溪水匯聚的地方,然後溪水分向縱谷兩端開口流出,而注入太平洋。

花蓮溪流域概況圖

圖1 花蓮溪流域概況

二、河川特性探討

  • 氣候:花蓮溪流域位於台灣東部,屬亞熱帶氣候
  • 氣溫:年平均氣溫為22.8℃,年平均相對濕度約80.8%。
  • 冬季:冬季東北季風盛行,大量水汽受阻於山脈,普遍帶來降雨。
  • 夏季:夏季則因雷雨及颱風侵襲,雨量更多。
  • 逕流量:平均年逕流量約為31億立方公尺,年總降雨量為2,550毫米,每年6月至11月為豐水期,降雨量佔全年總雨量之69%,12月至翌年5月為枯水期,降雨量佔全年總雨量之31%,與河川之流量分布相符合。
表1花蓮溪水系特性(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網站)
項目 數據 單位
主流長度 57 km
流域面積 1507 km2
年逕流量 3100 百萬m3
河床平均坡度 1/285  

三、地質調查

花蓮溪及其鄰近流域地質構造與地層大致以北北東-南南西走向分布,地質構造係以規模極具變化的複雜褶皺構造為主,並存在著複雜的斷層構造。
花蓮溪流域內存在4條已知活動斷層,其中米崙斷層與瑞穗斷層目前被歸類為第一類活動斷層,嶺頂斷層與奇美斷層則被歸類為第二類活動斷層。

花蓮溪及其鄰近流域出露地層可以花東縱谷平原為界分為東、西兩個地質區。
  • 花東縱谷以西山區:大多出露以片岩、大理岩為主的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大南澳雜岩,地層所屬年代涵蓋古生代晚期至中新世。
    其中以九曲大理岩、高嶺片岩(以石英雲母片岩為主,夾有石英片岩、綠泥石片岩與大理岩透鏡體)與虎頭山片岩(以石英片岩、雲母石英片岩為主)出露面積最大,調查區北部尚有谷園片岩(以黑色片岩為主)、白楊片岩(以綠色片岩、大理岩、矽質片岩為主)、天長大理岩以及中生代碧綠層(以千枚岩、變質砂岩、石英岩為主)出露。調查區西緣分水嶺稜線一帶局部出露以變質泥質岩層為主的黑岩山層,在能高山北側有中新世大禹嶺層及廬山層的小區塊出露。在馬太鞍北側有一小塊打馬燕構造地塊,由蛇紋岩等變質基性岩與變質超基性岩所組成。

  • 花東縱谷以東:海岸山脈地區,出露地層主要有中新世中期至上新世早期都巒山層(以安山岩質角礫岩與凝灰岩為主)、上新世蕃薯寮(以砂頁岩互層為主),與上新世晚期至更新世八里灣層。
    八里灣層可細分為同時異相的水璉段與泰源段,前者岩性以礫岩夾厚層砂岩為主,後者則由砂頁岩互層、礫岩、泥岩所組成。此外,在調查區南部的豐富地區東南側約4公里處有小區塊的利吉層(厚層泥岩夾角礫與岩塊)出露,花蓮市的美崙山係由米崙礫岩所構成,在調查區南端尚有兩處港口石灰岩出露。

花蓮溪流域地質圖

圖2 花蓮溪流域地質圖

 

秀姑巒溪水系

一、流域概述

秀姑巒溪流域跨花東兩縣,北接花蓮溪流域,南與卑南溪流域相鄰,主流秀姑巒溪發源於中央山脈崙天山南麓,東流入花東縱谷後,受海岸山脈阻擋,乃沿縱谷平原向北流,在匯納兩岸諸水後,於瑞穗鄉舞鶴山前再折轉向東流,並以其巨大侵蝕力橫切海岸山脈,在豐濱鄉大港口附近流入太平洋。流域行政區域包括台東縣之海瑞、池上與花蓮縣的富里、卓溪、玉里、瑞穗、萬榮、及豐濱等八鄉鎮。

秀姑巒溪流域為花東縱谷平原三大水系之一,流域面積1,790.46平方公里,主流全長81.15公里,為全台25條中央管河川之一。主要支流有五條均在左側,由北至南依序為:富源溪、紅葉溪、豐坪溪、卓溪及樂樂溪。


秀姑巒溪流域概況圖

圖1 秀姑巒溪流域概況

二、河川特性探討

秀姑巒溪主流為急流河川,各支流亦皆為源短、坡陡、流急之礫石河川,每遇洪水,亂流挾帶泥砂奔騰而下,常致氾濫成災。
依據河川特性、現有防洪設施及自然條件,並配合兩岸河川地開發計畫,採束洪、導洪並用之治理方式為原則,未治理河段依水道治理計畫線布置防洪設施,已建堤河段則加強維護;主支流會合點附近河段,特別加強治理及維護。

  • 氣候:秀姑巒溪位處台灣東部,屬亞熱帶氣候
  • 氣溫:月平均氣溫約22.8℃,相對濕度月平均約80.8%
  • 雨季:雨季大都集中於5月至11月,12月至4月屬旱季
  • 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約2,700毫米
  • 逕流量:秀姑巒溪年逕流量約43億立方公尺、全溪河床平均坡降約為1/34。
表1秀姑巒溪水系特性(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網站)
項目 數據 單位
主流長度 81 km
流域面積 1490 km2
年逕流量 4300 百萬m3
河床平均坡度 1/34  

三、地質調查

秀姑巒溪集水區土壤分佈為暗色崩積土、沖積土、淡色崩積土、石質土及黑色土,其中石質土分佈於秀姑巒溪集水區東西兩 側,靠近溪流則為暗色崩積土、淡色崩積土、黑色土分佈,沖積土則分佈於秀姑巒溪中下游地區。

立霧溪水系

一、流域概述

立霧溪位於台灣花蓮縣河川,因切割出落差達1千多公尺的太魯閣峽谷而聞名。
此溪發源於中央山脈的奇萊北峰與合歡山之間。其中在天祥至錦文橋,此河段的河蝕地形就是太魯閣峽谷。支流不多,都集中在其上游區域。區內多屬山地地形。

調查區東南側臨海,東北側由右岸山、清水山、曉星山、二子山、比林山、西吉南山、南湖大山中南峰所構成的分水嶺與良里溪流域及和平溪流域相鄰;
調查區西北側以南湖大山中南峰、中央尖山、無明山、畢祿山、北合歡山及合歡山東峰所構成的稜線與大甲溪流域相鄰;
西南側則以合歡山東峰、奇萊主山北峰、太魯閣大山、立霧主山、七腳川山、加禮宛山構成的分水嶺與濁水溪、花蓮溪及美崙溪等流域相鄰。


立霧溪流域概況圖

圖1 秀姑巒溪流域概況

二、河川特性探討

立霧溪總長約有55公里,流域面積有616平方公里,平均坡度1:32。
立霧溪及其鄰近流域年平均降雨量介於2,200公釐至2,500公釐之間,各地降雨量相差不多。一年中降雨多集中在7至10月之豐水期,大約佔全年雨量的59%,主要原因為夏季時之颱風所造成,而9月為單月降雨相對最多的月份。

表1立霧溪水系特性

表1秀姑巒溪水系特性(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網站)
項目 數據 單位
主流長度 55 km
流域面積 616 km2
年逕流量 271 百萬m3
河床平均坡度 1/32  

三、地質調查

立霧溪及其鄰近流域地質構造與地層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延伸分布,其鄰近流域山區出露地層所屬年代涵蓋古生代晚期至中新世,大致由東南向西北年代逐漸年輕。

  • 調查區東南部之流域下游山區:岩體主要以九曲大理岩為主,間夾有得克利片麻岩、開南崗片麻岩、谷園片岩(以黑色片岩為主)以及白楊片岩(以綠色片岩、大理岩、矽質片岩為主)。
  • 調查區中部之流域中游地區:由於緊密褶皺構造的影響,地層大多呈東北-西南走向條帶狀延伸,包含谷園片岩、白楊片岩、天長大理岩,以及以千枚岩、變質砂岩、石英岩為主的中生代碧綠層。
  • 立霧溪流域西北部之流域上游地區:出露以厚層變質泥質岩層為主的始新世黑岩山層與中新世大禹嶺層
  • 調查區東端合歡山東峰北側:尚有小區塊的中新世廬山層板岩出露。
  • 河谷兩側:偶有更新世至全新世之階地堆積層零星分布,由未固結的砂、泥、土石所組成的現代沖積層,填滿於調查區東緣的立霧溪與三棧溪的寬廣河道以及溪口臨海沖積平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