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溪水系
一、流域概述
北港溪位於台灣中西部雲林縣、嘉義縣境內,主流發源於阿里山山脈西麓七星嶺,上游平和橋以上為虎尾溪,以下稱為北港溪,於斗六市八德里海豐崙匯入海豐崙溪,西向而流,於口湖鄉湖口村台子村附近流入台灣海峽。流域面積約645平方公里,主流長約82公里,河床平均坡降約1/159。流域內支流有虎尾溪、大湖口溪、石龜溪、三疊溪及石牛溪等共17條,其流域概況如圖2-1。
資料來源:北港溪河系河川情勢調查計畫
圖 2-1北港溪流域概況
二、河川特性探討
北港溪水系流域範圍地勢低平,多曲流與支流,形成掌狀分佈。
5至10月為雨季,降雨量約佔全年降雨量之65%,11月至4月為旱季,河川每年逕流量約為1,024百萬立方公尺。
北港溪主流沿岸為沖積平原,地勢平緩,屬於泥、砂質、礫石質河床,河道坡降甚緩,約為1/1,200~1/10,000之間。
出海口南側有一鰲鼓濕地原始自然風貌保護得相當完整。
各支流性質如以下描述:
-
虎尾溪:兩岸屬平原旱地,流經斗南市與斗六市為都市型河川,地勢由東向西傾斜,由上游向下游逐漸趨緩,屬於礫石質河床。
-
三疊溪:由北港溪匯流點至國道三號橋止,兩岸尚稱平緩,除上游段外,其餘河道坡降不大,河床質多為小礫石、泥、砂質。
-
石牛溪:上游集水區多屬山谷,地質多為礫石層,愈上游粒徑愈大,中下游屬砂質地質與黏土地質。
-
大湖口溪:上游多屬礫石為主,愈上游粒徑愈大,中下游屬黏土質地,出口處一帶多屬砂質與黏土地質。
本河段屬砂質河床中、下游段砂質含量高達99%,上游段砂質含量約為 69~90%之間。
斷面01至斷面21處平均粒徑為2.3~9.5 mm,各斷面河床質粒徑變化趨勢,在斷面76及斷面84附近為本溪變化處。
-
石龜溪:舊名倒孔山溪,又名華興溪,上游段自心慈橋(石斷50)起至湖子埤攔河堰(石斷35),河床坡降甚陡。石龜溪華興橋(石斷20)下游河段之河床質平均粒徑約為 2.0 mm,上游平均粒徑約為 66~106 mm。
-
乾溪:起至東玄橋至於虎尾溪匯流點。
本流域地質上游集水區多屬卵礫石層,中下游一帶多為砂粒質地及黏土質地。
幹溪河口處至斷面32皆為砂石河床,其砂石含量高達99%以上,斷面32至51平均粒徑2.3~9.5 mm,其砂石含量約69~90%,少部分為泥土。
-
大埔溪:流域地質以砂土粗砂土及礫石為主,河口至斷面8皆為砂質河床,其砂石含量高達90%以上斷面8至22平均粒徑為2.3~9.5 mm,其砂質含量在60~90%間,斷面22至29處平均粒徑為9.5 mm,其砂質含量在40%左右。
梅林溪河段集水區土壤分布為山坡地丘陵地區土壤,上層為沖積層,底土多為礫石層,土壤分類為砂頁岩非石灰性新沖積土。
-
石仔坑溪:流域地質,上游屬山谷區多以礫石層為主,中下游屬平原區,出流口處為砂粒及黏土質地構造外,其餘為黏土質地。
-
海豐崙溪:河口處至斷面12皆為砂質河床,其砂質含量高達99%,而斷面12至34處平均粒徑2.3~9.5 mm,其砂質含量在69~90%。
就各斷面河床質粒徑變化趨勢,本溪河性變化重要地帶為斷面8至10。
-
雲林溪:發源於斗六市與古坑鄉交界,本溪區內地勢平坦,屬於都市平原型溪流。
芭蕉溪河床質粒徑分佈上下差異不大,粒徑約為 18.3~33.1 mm,主要在於河道坡度較緩,中游於斷面12處有後庄埤攔河堰,用以農田灌溉之用。
-
崙子溪:上游集水區多屬山谷,地質多為礫石層,中、下游屬砂質地質與黏土地質。
河口處多為砂質河床,砂石含量高達99%,中、上游段砂石含量約佔 69~90%。
-
九芎坑溪:屬山區型河川,為黏土、粉砂、砂及礫石組成,兩岸多為自然護坡。 石榴班溪續接虎尾溪上游,植被自然度較高。有支流石仔坑溪、梅林溪匯入。其河床質多為砂石、小礫石及大礫石,流水型態以淺流、深流及深潭為主。基本資料整理如表2-1。
表2-1北港溪水系特性(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網站)
項目 |
數據 |
單位 |
主流長度 |
82 |
km |
流域面積 |
645.21 |
km2 |
年逕流量 |
1,024 |
百萬m3 |
河床平均坡度 |
1/159 |
|
三、地質調查
北港溪地質形成年代由東向西漸變年輕,本區地質多屬現代沖積層,廣佈於平原地形,流域之岩性分佈由東至西分別如下:
資料來源: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圖2-2北港溪流域地質圖
四、土壤調查
北港溪流域主要分平地及山坡地這兩類土壤,平地土壤多沖積土,其中粘土、紅壤及紅土佔少部份;山坡地之土壤有紅壤、黃壤、崩積土、石質土及沖積土,以崩積土及石質土為多。土壤因地勢而異,地勢高者多屬紅壤或黃壤,地勢低者多屬鹽土或為石灰性沖積土,北港溪流域土壤分佈如圖 2-3。
資料來源: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圖2-3北港溪流域土壤分佈圖
五、砂石品質數據文獻
台灣省前水利局於1983年曾辦理「臺灣南部地區河川砂石資源調查報告書」,對北港溪共23處斷面砂石取樣進行試驗。
各支流性質如以下描述:
-
北港溪:主流細粒料比重2.59~2.67,吸水率0.33%~2.06%,細度模數介於0.79~1.21間。
-
虎尾溪:粗粒料比重達2.62,吸水率0.7%~0.85%。洛杉磯磨損率18~21%,細度模數介於3.16~3.27間。
-
大湖口溪:粗粒料比重達2.57,吸水率1.38%,洛杉磯磨損率27%,細度模數1.73。
-
石牛溪:粗粒料比重2.57,吸水率1.27~1.73%,洛杉磯磨損率21~23%,細度模數介於0.89~2.84間。
民國80年間台北捷運工程積極進行,隨著大台北地區的大量建設,然而北部地區之砂石料源卻不豐,鑒此台北捷運局(1991)進行「全省砂石骨材調查計畫」,其中亦含北港溪,資料顯示北港溪粗粒料比重2.67,細粒料比重2.18,粗粒料吸水率2.60,洛杉磯磨損率27.1%,細度模數2.00,非鹼質反應性粒料。
朴子溪水系
一、流域概述
朴子溪位於嘉義縣境內,發源於阿里山脈四天王山芋菜坑,主流上游山區由崎腳溪、科底溪合流後稱為牛稠溪,後中游段有清水溪、濁水溪與獅子頭溪流入,流經竹崎、嘉義市北方,經牛稠溪橋後始稱朴子溪,流域面積約427平方公里,流長約76公里,河床平均坡降約1/53,流域概況如圖4.5所示。流域內支流有清水溪、濁水溪及獅子頭溪等共9條,其流域概況如圖2-4。
資料來源:朴子溪河川情勢資料彙整報告
圖 2-4朴子溪流域概況
二、河川特性探討
朴子溪降雨集中於夏季,約為全年降雨之80%,冬季乾燥,旱季發生頻率甚高,河川每年逕流量約為551百萬立方公尺。河床質粒徑採用民國78年採樣分析成果,得知出海口至嘉義市北社尾、民雄鄉底溪寮交界處平均粒徑介於 0.1~0.7 mm之間,砂質含量約佔 90%以上,且大部份為細粒粉質不適合建材;底溪寮以上平均粒徑介於 0.1~106 mm之間,粒徑級配不良,砂石採量不豐。基本資料整理如表2-2。
表2-2朴子溪水系特性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網站
項目 |
數據 |
單位 |
主流長度 |
75.87 |
km |
流域面積 |
426.60 |
km2 |
年逕流量 |
551 |
百萬m3 |
河床平均坡度 |
1/53 |
|
三、地質調查
朴子溪流域東側丘陵區屬西部麓山帶地質區,出露地層生成年代從中新世至全新世,以下分別介紹:
資料來源: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圖2-5 朴子溪流域地質圖
四、土壤調查
朴子溪海岸地區之覆土表層主要以粗砂及砂土為主,在地層下陷較嚴重的區域,則以較細的粉土與細砂為主。
五、砂石品質數據文獻
台灣省前水利局於1983年曾辦理「臺灣南部地區河川砂石資源調查報告書」,於朴子溪8處斷面砂石取樣進行試驗,結果顯示:
-
朴子溪:主流細粒料比重介於2.59~2.61間,吸水率0.8%~1.0%,細度模數介於0.70~0.90間。
-
支流牛稠溪:粗粒料比重介於2.58,吸水率1.8%~2.2%,磨損率介於30%~38%,細度模數介於2.13~2.71間。
-
清水溪:粗粒料比重介於2.49~2.52,吸水率3.0%~3.5%,磨損率40%,細度模數介於1.25~3.11間。
-
獅子頭溪:粗粒料比重2.57,吸水率1.6%,磨損率32%,細度模數2.37。鹿滿溪粗粒料比重2.51,吸水率3.38%,磨損率38%,細度模數3.05。
八掌溪水系
一、流域概述
八掌溪發源於嘉義縣阿里山奮起湖,主流自出谷後流經嘉義縣水上鄉,成東西流向,後流經南靖、菁寮、義竹及新塭,向西於台南縣北門鄉雙春村附近流入台灣海峽。
流域面積約475平方公里,主流全長約81公里,河床平均坡度約1/42。
流域內主要的支流有赤蘭溪、頭前溪、澐水溪、石硦溪等共5條。
八掌溪雨量在季節之分佈極不平均,每遇狂洪暴雨,山區便發生沖蝕,洪流挾帶泥沙由上宣洩而下,衝出山谷後,極易侵蝕河岸,引起山崩地滑,其流域概況如圖2-6。
資料來源:八掌溪河川情勢調查報告
圖2-6八掌溪流域概況
二、河川特性探討
八掌溪水系位於南部:
-
特性:每年11月起至翌年4月為枯水期,5月起至10月止為豐水期。
-
徑流量:河川每年逕流量約為745百萬立方公尺。
-
區域:八掌溪自嘉義市湖內里開始,至水上鄉義興村通合橋之間的區域,由於地勢非常平緩,淤積大量的沙泥,河床底質以細沉積砂土、有機質碎屑、黏土、泥、砂為主,平均粒徑約0.06~0.41mm之間。
-
赤蘭溪合流口(與澐水溪)皆為砂質石質河床,其中砂質含量近70%,合流口至慈昇橋屬石質河床。
-
澐水溪合流口(與赤蘭溪)至得道橋屬砂質河床,含砂量近70%,其餘屬石質河床。石硦溪除慈偉橋附近為砂質河床外,其餘屬石質河床。
-
頭前溪下游處(頭前溪與八掌溪匯流口)平均粒徑為0.19 mm,中游處(頭前溪橋)平均粒徑為0.49 mm,上游處(鹿寮橋上游)平均粒徑為23.43 mm
-
石、砂土頭前溪中下游河床粒徑較小,屬沉積砂土;上游處河床粒徑較大,屬於卵石
八掌溪水系之基本資料整理如表2-3。
表2-3八掌溪水系特性(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網站)
項目 |
數據 |
單位 |
主流長度 |
80.86 |
km |
流域面積 |
474.74 |
km2 |
年逕流量 |
745 |
百萬m3 |
河床平均坡度 |
1/42 |
|
三、地質調查
八掌溪流域地勢屬東高西低傾斜,以下就主支流流域詳述其地質分佈,詳細之地質圖如圖2-7所示。
資料來源: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圖2-7八掌溪流域地質圖
四、土壤調查
八掌溪流域土壤分為紅壤、黃壤、崩積土、石質土及沖積土等。
臺地較平緩處多有紅棕色紅壤、黃紅色紅壤分佈,而臺地邊緣及坡下則為黃紅色黃壤、黃棕色黃壤;丘陵地形則以黃壤及崩積土分佈較多,山地因地形陡峻導致土壤難有好化育,故以崩積土類及石質土分佈最廣;山間谷地、河道兩旁則多沖積土。
五、砂石品質數據文獻
台灣省前水利局於1983年曾辦理「臺灣南部地區河川砂石資源調查報告書」,於14處斷面砂石取樣進行試驗,結果顯示:
-
八掌溪:主流粗粒料比重介於2.60~2.63,吸水率2.63%,洛杉磯磨損率介於28%~35%,細度模數0.05~2.75。
-
赤蘭溪:粗粒料比重2.55,吸水率2.68%,洛杉磯磨損率31%,細度模數0.90~2.47。
-
澐水溪:粗粒料比重2.63,吸水率1.22%~1.92%,洛杉磯磨損率23%,細度模數1.59~2.70。
-
石硦溪:粗粒料比重2.58,吸水率2.0%,洛杉磯磨損率38%,細度模數2.23。
-
頭前溪:粗粒料比重2.54,吸水率1.98%,洛杉磯磨損率50%,細度模數1.04。
經濟部水利署於2001年,亦於八掌溪辦理「主要採石河川砂石資源調查報告書」進行30處主流斷面砂石取樣進行試驗
結果顯示粗粒料比重介於2.55~2.61,吸水率介於1.9~3.0%,洛杉磯磨損率介於39%~51%,細度模數介於0.11~5.00,差異範圍大。
急水溪水系
一、流域概述
急水溪位於台灣西南部,台南市境內,主流發源於阿里山山脈檳榔山,順著山澗狹谷而下,流至仙草埔附近為白河水庫所截,至青葉橋上游處六重溪匯入後始稱急水溪,而後匯合龜重溪,其流域概況如圖2-8。急水溪之支流有六重溪、龜重溪及白水溪等共5條,流域面積約379平方公里,主流長約65公里。
資料來源:急水溪水系河川情勢調查
圖2-8急水溪流域概況
二、河川特性探討
急水溪水系流域豐水期河川雨量豐沛,枯水期水較少,本流域東部為丘陵及山區地形,約佔全流域1/3,坡降較陡,約1/100以上:
-
流域:西部為嘉南平原,地勢平坦,約1/1,500~1/3,000之間,自起源地至河口平均坡降約1/118,地勢由東往西下降。
-
流域範圍內山區大多為黃棕壤及石質土,少數為沖積土或紅棕壤,
-
徑流量:約525百萬立方公尺。雨量豐枯明顯,有87%雨量集中於每年的5~9月間。
-
平地:平地大部分則由石英質之粉砂及少數砂質黏土組成。
-
下游:五王大橋至急水溪橋(台19甲)河床底質以沉積泥沙為主。
-
中游:急水溪橋(台1線)河床底質以砂質為主
-
上游:青葉橋河床底質以沉積泥沙為主
綜上,茲將急水溪之水系基本資料簡單整理如表2-4。
表2-4急水溪水系特性(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網站)
項目 |
數據 |
單位 |
主流長度 |
65 |
km |
流域面積 |
379 |
km2 |
年逕流量 |
525 |
百萬m3 |
河床平均坡度 |
1/118 |
|
三、地質調查
急水溪水系源於阿里山山脈,自源頭順著山澗狹谷而下,再由西部海岸平原出海,其流域之岩層,由東至西,依其分佈可分五類,流域詳細之地質圖如圖2-9所示。
資料來源: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圖2-9急水溪流域地質圖
四、土壤調查
急水溪土壤分佈如圖2-10,平地主要屬於第四紀沖積層之沖積土,佔全區面積37%;
其次為石英質之石質土,佔全區面積21%;其餘土質按面積多寡依序為崩積土、無母質、台灣粘土、岩石、黃壤。
灌溉良好之地區皆適於農耕,缺水地區得視天氣收成,冬春枯水期義有旱害;
沿海地區多鹽田,地下水位高,適合耐鹽作物生長或闢為魚塭、鹽田。
圖2-10急水溪流域土壤分佈圖
五、砂石品質數據文獻
台灣省前水利局於1983年曾辦理「臺灣南部地區河川砂石資源調查報告書」
在急水溪及支流共辦理8處斷面砂石取樣進行試驗,包含急水溪主流4個斷面及支流白水溪2個斷面、六重溪1個斷面、龜重溪1個斷面。 取樣試驗結果:
-
急水溪:細粒料比重為2.58~2.63,吸水率0.9%~1.7%,細度模數介於0.33~1.13間。
-
白水溪:粗粒料比重在2.61~2.63,吸水率1.62%,洛杉磯磨損率26%,細度模數介於3.19~3.50間。
-
六重溪:細粒料比重2.65,吸水率1.38%,細度模數0.50。龜重溪細粒料比重2.64,吸水率1.62%,細度模數0.20。
鹽水溪水系
一、流域概述
鹽水溪屬於緩降河川,流速較慢,地底下沉積的礦物鹽量也較高,此為命名之由來。
主流發源於台南縣龍崎鄉大坑尾阿里山山脈南部低山地帶,因為它從源頭到出海口,都在台南市境內,所以又稱台南母溪。
流域面積約340平方公里,全長約41公里,河床平均坡度降約1/295。
流域內重要支流有那拔林溪,出海口處與嘉南大圳、竹筏港溪、運鹽古運河等匯流為四草湖後,注入臺灣海峽,其流域概況如圖2-11。
資料來源:鹽水溪(含支流)河川情勢調查
圖 2-11鹽水溪流域概況
二、河川特性探討
-
特性:鹽水溪雨季約在5月至9月,雨季降雨量達1,500 公釐,佔全年降雨量之87%,10月至翌年4月則為旱季。
-
下游:豐化橋至河口段水道幾近平坦,平均坡降約為1/3,000,河幅廣闊且易淤積,為標準之平地河川。
-
中游:新南北寮橋至豐化橋段水道坡降約 1/700,屬淺山河川,河川每年逕流量約為300百萬立方公尺。
-
那拔林溪:那拔林溪下游匯入鹽水溪,匯流口段為順直河川,上游河段蜿蜒於山谷。流域土質主要以沖積土為主,由礫石、砂及粘土組成。
-
石、砂石:出海口大港觀海橋至太平橋河段河床底質為沉積泥沙;
太平橋至新灣橋一帶,屬鹽水溪中游,河道稍彎曲,底質同為泥沙;
南北寮橋上游河段,水量少流速較緩,河床底質為沉積泥沙。
基本資料整理如表2-5。
表2-1鹽水溪水系特性(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網站)
項目 |
數據 |
單位 |
主流長度 |
41.30 |
km |
流域面積 |
339.74 |
km2 |
年逕流量 |
300 |
百萬m3 |
河床平均坡度 |
1/295 |
|
三、地質調查
鹽水溪涵蓋濱海沖積平原及西部麓山帶二個地質區:
資料來源: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圖2-12鹽水溪流域地質圖
四、土壤調查
鹽水溪流域內土壤分佈如圖2-13,土質主要以沖積土為主,面積佔全區75%;其次為崩積土,面積佔10%;其餘土質按面積多寡依序為黃壤、台灣粘土、泥質石質土、紅壤、岩石。
資料來源:農試所、土壤資料庫
圖2-13鹽水溪流域土壤分佈圖
五、砂石品質數據文獻
台灣省前水利局於1982年曾辦理「台灣南部地區河川砂石資源調查報告書」,對鹽水溪共2處斷面砂石取樣進行試驗。鹽水溪細粒料比重2.33~2.50,吸水率1.52%~1.81%,細度模數0.45~1.73。
曾文溪水系
一、流域概述
曾文溪發源於嘉義縣阿里山山脈,北鄰急水溪,東界高屏溪,南接鹽水溪,西臨台灣海峽。
流經台南市楠西區、玉井區、大內區、山上區、善化區、官田區、麻豆區、安定區、西港區等,並於安南區和七股區之間,匯入臺灣海峽,流域間有全台面積第二大之曾文水庫。
曾文溪主流全長139公里,為台灣第四長河流,流域面積1,177平方公里,其中多為山地,平地面積僅佔14%,源頭海拔高2,440公尺,其主要支流有後堀溪、菜寮溪、官田溪等,其流域概況如圖1。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圖1 曾文溪流域概況
二、河川特性探討
曾文溪水系位於南部,氣候同高屏溪,亦因氣候因素導致豐枯明顯,豐水期5~9月之雨量,佔全年之90%。河川每年逕流量約為1,876百萬立方公尺、輸砂量每年約1,128萬噸,均有相當之量
-
雨量:流域內年平均雨量約2,350毫米,雨量分佈由平地往高山增加,多集中於每年五至九月,約占全年總雨量80%以上。
-
氣溫:氣溫年平均平原地區約24℃,中游山區約22℃,上游約11℃。
-
農產:流域兩岸均為農業區,以嘉南平原盛產稻米、甘蔗、雜穀等,山區以玉井盛產芒果出名,以稻米為最大宗,故稱為「米穀之倉」,著稱全台
-
上游:山區亦坡陡,流路蜿蜒曲折。
-
下游:為平原,河床質為泥砂土,易形成淤積。
流域內建有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鏡面水庫、南化水庫,為台灣地區水資源利用率最高之河川水系,提供給水、灌溉、防洪、發電等功能。
水利規劃試驗所(2006)調查全溪河床平均坡度達1/200。曾文溪水系之基本資料整理如表2-2。
表 2-2曾文溪水系特性(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網站)
項目 |
數據 |
單位 |
主流長度 |
139 |
km |
流域面積 |
1,177 |
km2 |
年逕流量 |
1,876 |
百萬m3 |
年輸砂量 |
1,128 |
萬T |
河床平均坡度 |
1/200 |
|
三、地質調查
資料來源: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圖例改繪
四、砂石品質數據文獻
台灣省前水利局於1982年辦理「台灣南部地區河川砂石資源調查報告書」,
於11處斷面砂石取樣進行試驗,結果顯示粗粒料比重介於2.51~2.62,細粒料比重2.55以下,洛杉磯磨損率大多不超過30%,細度模數1.41~3.78,差異相當大。
後堀溪粗粒料比重2.51,粗粒料比重2.49,細度模數4.36。
經濟部水利署於2001年,亦於曾文溪辦理「主要採石河川砂石資源調查報告書」進行32處斷面砂石取樣進行試驗,結果顯示曾文溪粗粒料比重介於2.55~2.61,細粒料比重介於2.59~2.69,洛杉磯磨損率皆超過30%,細度模數介於0.01~2.15,同樣差異範圍大。不同時期對於曾文溪所調查之砂石品質有所差異,應與諸段時間曾文溪辦理疏濬及曾文水庫放淤影響所致。
高屏溪水系
一、高屏溪主流
高屏溪位於台灣南部,舊名下淡水溪,高雄市及屏東縣境內,北鄰濁水溪上游,西界曾文溪上游及二仁溪流域,東鄰秀姑巒溪及卑南溪流域。
主流源於中央山脈玉山群巒,向南流經高雄市、屏東縣於嶺口附近與旗山溪匯合後始稱高屏溪,再經高雄市林園區等流入台灣海峽,為台灣流域面積最大、流長次長之河川,屬中央管河川,主要供應高雄、屏東兩地民生、灌溉、工業用水,其流域概況如圖1。
高屏溪之重要支流為荖濃溪、旗山溪與隘寮溪,集水面積約3,257平方公里,主流長約171公里。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圖1 高屏溪流域概況
二、支流荖濃溪
荖濃溪為高屏溪最大支流,河流全長約 136 公里,集水面積約 1,372 平方公里,約佔高屏溪流域 42%。
發源於中央山脈玉山東北坡與秀姑巒山西南坡,沿路西南行,進入高雄市內桃源、美濃和六龜,再到屏東高樹、里港地區,東側有濁口溪和隘寮溪匯入,再往西南流與旗山溪匯流成高屏溪。
上流至中游兩側受地形和構造等影響,而有峽谷和曲流等天然景觀。由於河流搬運堆積作用頻繁,溪底砂石淤積量大,其中以民國98年8月7日莫拉克颱風所帶來的砂石量最為龐大。
三、支流旗山溪
旗山溪舊名楠梓仙溪,位於高屏溪上游西北側,河流全長約 117 公里,集水面積約 842 平方公里,約佔高屏溪流域 25%。
發源於中央山脈玉山西南麓,平行於荖濃溪,沿路西南行,流經高雄那瑪夏、甲仙、杉林、內門和旗山地區,再到屏東里港與老農匯流成高屏溪。
主要地形為丘陵山地,至下游區為沖積地帶,加上荖濃、美濃溪和隘寮溪的沖積,造就了屏東平原。集水區包括甲仙、桃源、那瑪夏區及嘉義阿里山鄉。已於甲仙設置攔河堰,使南化水庫越域引水,提升供水量。旗山溪水道上游縱斷面屬新生代第三系斯竹群,主要為砂岩及頁岩,上游旗山以上,屬第三系台北群頁岩,極易風化崩坍,下游為堆積階地或沖積層。
四、支流隘寮溪
隘寮溪由隘寮北溪和隘寮南溪組成,河流全長約 68.5 公里,集水面積約 642平方公里。
南溪發源於北大武山,略與北溪平行。北溪則發源於高雄、屏東和台東縣市邊界附近之遙拜山,由東向西流,經達來轉南,匯集隘寮南溪後,始稱隘寮溪。
過程流經屏東霧台、三地門、瑪家、高樹、泰武、內埔、鹽埔和里港地區,於里港附近匯入荖濃溪。也因霧台鄉之多雨特性,帶動泥沙,至下游形成沖積平原,為屏東平原最大沖積來源。
本流域主要岩層為廬山層,其次為西村層、大南澳片岩、臺地堆積、沖積層。廬山層屬於第三紀亞變質岩,中新世地層,大部分由黑色的硬頁岩、板岩及千枚岩和深灰色的硬砂岩組成。西村層是由劈理發達的深灰色板岩和千枚岩所構成,夾有暗灰色、粗粒、堅硬的石英砂岩丘層。
大南澳片岩屬於先第三紀,為古生代晚期到中生代地層,為台灣最古老地質。
五、河川特性探討
高屏溪水系降雨量大,且坡度陡峭,高低差近4,000公尺,河床平均坡度為1/150,流域中高程於1,000公尺以上之面積佔了47%,位於高屏平原,高程低於100公尺部份僅20%。
此外其集水區地質脆弱,流量相當大,年逕流量約8,455百萬立方公尺,輸砂量亦大,每年約3,561萬噸。
高屏溪位於南部,因氣候因素,雨量豐枯明顯,有90%雨量集中於每年的5~10月間。高屏溪流域水資源豐沛,年雨量約3150毫米,主要水資源設施僅牡丹水庫、阿公店水庫、高屏溪攔河堰、甲仙攔河堰、鳳山水庫。高屏溪之水系基本資料簡單整理如表1。
表1 高屏溪水系特性(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網站)
項目 |
數據 |
單位 |
主流長度 |
171 |
km |
流域面積 |
3,257 |
km2 |
年逕流量 |
8,455 |
百萬m3 |
年輸砂量 |
3,561 |
萬T |
河床平均坡度 |
1/150 |
|
六、地質調查
高屏溪水系源於玉山山脈,流經西部麓山帶,再由西部海岸平原出海,其流域之岩層依其分佈可分五類。流域詳細之地質圖如圖2所示。
資料來源: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圖2 高屏溪流域地質圖
七、砂石品質數據文獻
高屏溪砂石品質經加工可達到良好建築粒料標準,從以前到現在砂石品質並無太大變化,而荖濃溪、隘寮溪、旗山溪細度模數多數大於3.2,顯示砂粒徑普遍過大,需經砂石場篩選加工後較適合混凝土使用。
-
前台灣省礦務局於1994年曾辦理「台灣省主要河川砂品質試驗研究」,試驗結果高屏溪平均細粒料比重2.58,粗粒料吸水率2.01%,細粒料健度7.17%,細度模數3.04。
-
台灣省前水利局於1983年曾辦理「臺灣南部地區河川砂石資源調查報告書」,在高屏溪及支流共辦理18處斷面砂石取樣進行試驗,包含高屏溪5個斷面及支流荖濃溪5個斷面、隘寮溪3個斷面、旗山溪5個斷面。
取樣試驗結果高屏溪粗粒料比重為2.64,細粒料比重2.62以上,吸水率小於3%,洛杉磯磨損率不超過30%,細度模數大多介於2.52~2.88間。
-
荖濃溪:粗粒料比重在2.65以上,細粒料比重平均2.64,吸水率小於2%,洛杉磯磨損率介於17~37%,細度模數介於3.18~4.22間。
-
隘寮溪:粗粒料比重2.64,細粒料比重平均2.63,洛杉磯磨損率不超過30%,細度模數介於3.20~4.23間。
-
旗山溪:粗粒料比重2.66,細粒料比重2.65,吸水率小於2%,洛杉磯磨損率大多不超過20%,細度模數介於2.68~3.81間。
-
隘寮溪:粗粒料比重2.64,細粒料比重平均2.63,洛杉磯磨損率不超過30%,細度模數介於3.20~4.23間。
東港溪流域
一、流域概述
東港溪流域位於台灣南部屏東縣境內,介於高屏溪流域與林邊溪流域之間,於清朝時舊稱山豬毛大溪,發源於萬安社舊址上游海拔1,702公尺日湯真山嶺線,順地勢向西偏西南流於萬安村萬安一號橋與支流萬安溪匯流,匯流後向西流進入屏東平原區後與發源於笠頂山(1,166公尺)自北向南流的牛角灣溪(涼山溪)於老埤村南緣匯流後向西南流,流經屏東平原南方,於東港鎮北側流入台灣海峽,主流長度約33公里(自河口起至萬安溪與牛角灣溪匯流口止)。東港溪流域包含上游二條支流及26條區域排水,流域面積約436平方公里(不含牛埔溪排水)。
圖1東港溪流域概況
二、河川特性探討
台灣中央山脈延伸至屏東縣止,地形一般由東向西傾斜,東港溪流域地勢則自東北向西南傾斜,除東北角河源地帶為山區外,餘均為平坦沃野,山區面積僅佔全流域18%。
發源於萬安社舊址上游日湯真山嶺線,海拔約1,702公尺,上游支流萬安溪與牛角灣溪屬山區溪流,河道平均坡降約1/100~1/200之間,西南向流出山谷後坡降驟減,河床標高急速下降至40公尺左右,平地河段之坡降自萬安溪與牛角灣溪合流點至佳平溪排水約1/380,佳平溪排水至新潮州大橋約1/1065,新潮州大橋至麟洛溪排水為1/1260,麟洛溪排水至河口約1/2500;全線平均坡降約1/500。
表1東港溪水系特性(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網站)
項目 |
數據 |
單位 |
主流長度 |
44 |
km |
流域面積 |
472 |
km2 |
年逕流量 |
1118 |
百萬m3 |
河床平均坡度 |
1/500 |
|
三、地質調查
-
流域範圍:本流域範圍內之主要褶皺構造軸線亦多呈南北走向或北北東-南南西走向延伸,主要有大武山複背斜以及南和向斜,此外尚有存在許多較小規模的褶皺構造。
-
地質構造:東港溪及其鄰近流域之區域性地質構造大致呈南北走向或北北東-南南西走向。呈南北向延伸的潮州斷層構成平原區及丘陵區之分界線,縱貫本調查區中心位置。
-
潮州斷層:潮州斷層目前被歸類為第二類活動斷層,現今屏東沖積平原的東緣之所以大致呈現南北向的平整線形,咸認即與潮州斷層的構造活動歷史有關。
-
隘寮北溪斷層:為由東向西逆衝之逆斷層,以北北東-南南西走向通過流域東緣一帶;
-
中莊斷層:位於流域南端,為一條呈東西向延伸的推測左移斷層。
東港溪及其鄰近流域在潮州斷層以東的丘陵及山地地區,出露地層大多為以巨厚泥質變質岩為主的畢祿山層及潮州層,惟在林邊溪以南之丘陵區西緣地帶有中新世晚期之牡丹層沉積岩出露。
-
畢祿山層:岩性以抗風化能力不高的板岩和千枚岩為主,有較厚的變質砂岩夾層;於南大武山西麓則發現有較大範圍的結晶石灰岩出露。
-
潮州層:潮州層岩性多以板岩及硬頁岩為主,偶夾薄層或透鏡狀變質砂岩體。
-
牡丹層:牡丹層屬於沉積岩,主要岩性為頁岩與砂岩之薄互層,偶夾有厚層礫岩透鏡體。
-
潮州斷層線:以西地區為面積廣大的屏東沖積平原,容納有大量未固結礫石、砂、泥的現代沖積層。在丘陵與平原交界處附近,亦即潮州斷層沿線地區,分布有數處階地堆積層與紅土礫石層。
圖2 東港溪流域地質圖
林邊溪流域
一、流域概述
林邊溪北臨東港溪,南有率芒溪流域,西臨台灣海峽。林邊溪主流上游為瓦魯斯溪,發源於南大武山西南麓,向西南方流並匯集來社溪,至來義以下稱為林邊溪,於平原地區與力力溪匯流後出海。
林邊溪主流長度42公里,流域面積336平方公里,原為主要河川,至民國88年7月公告調整為縣管河川。
圖1林邊溪流域概況
二、河川特性探討
由於台灣位於東亞沿岸,大陸及海洋的氣候型態都會影響到其氣候
-
夏季:有來自太平洋的海洋性高氣壓,以西南季風為主,引入南海的大量水氣,帶來豐沛的雨量。
-
冬季:冬季有來自西伯利亞的大陸冷高壓,以東北季風為主,為台灣南部的乾季。
-
夏秋兩季:亦常有颱風侵襲台灣,帶來豪雨,甚至造成低漥地與河道兩側地區發生水災。因此,本流域雨量主要集中在 5~10 月的下半年。
林邊溪集水區高低落差大,且流路縱坡相當陡峭,流路短促、溪床陡峻、谷深、向源侵蝕顯著,河流中、下游兩岸多有河階地與沖積扇之發育,出口處為林邊溪沖積扇。
表1林邊溪水系特性(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網站)
項目 |
數據 |
單位 |
主流長度 |
42 |
km |
流域面積 |
336 |
km2 |
年逕流量 |
864 |
百萬m3 |
河床平均坡度 |
1/88 |
|
三、地質調查
東港溪及林邊溪兩流域範圍內地質屬中新世潮州層、更新世台地堆積及現代沖積層,主要岩質有板岩、硬頁岩、千枚岩、台地堆積岩及現代沖積岩。
出露地質概以潮州斷層為界,以東的地層為硬頁岩或板岩為主之潮州層,與板岩或千枚岩為主之畢祿山層,且在林邊溪以南下緣處有牡丹層沉積岩出露。
以西為廣闊之現代沖積層;潮州斷層兩側有階地堆積層與紅土礫石層分佈。
圖2 林邊溪流域地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