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新時間:2017/12/13

砂石的形成

台灣島為一億多年前起經歷多次造山運動所形成,地質年齡仍相當年輕,僅有約600萬年。在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峽板塊不斷擠壓下,台灣島的岩石自有獨特風貌,典型的岩石種類包括沈積岩、火成岩及變質岩三類,西部地區多為礫岩、砂岩、頁岩,東部地區則多為火成岩及變質岩。

台灣的砂石粒料一半以上來自河川供應,河川砂石大都是上游山區岩石在風化及崩解後,經山洪挾帶形成土石流至河川,逐漸隨著水流搬運堆積而成,因此河床堆積之砂石性質與上游岩性相近,然而因在河流長距離的移動過程中,經歷自然沖刷與淘選,較脆弱的岩石已粉碎或溶解,留下相對堅硬的石頭,所以一般來說,河川中之天然砂石為公認品質最佳的砂石原料。

砂石來源

土石資源的定義為指「礦業法」第三條所列各礦以外之土、砂、礫及石等天然資源,故砂石屬於土石資源之一種,其中「土石採取法」第四條,又把天然砂石來源可分為陸上土石、河川及水域土石、海濱及海域土石等三類。

  • 陸上砂石:指賦存於陸地之土石,包括平地土石及坡地土石。
    1. 平地土石:賦存在平地地表以下之土石,包括河川區域外沖積扇、沖積平原、舊河床、臺地及盆地等賦存之砂石。
    2. 坡地土石:包含坡地礫石層、坡地砂土層及碎石母岩。坡地礫石層指原沉積膠結之礫石層,經造山作用隆起而成者;坡地砂土層指原沉積之矽砂、黏土及一般土層,經造山作用隆起而成者;碎石母岩指以岩盤或岩體型態賦存,經開採碎解做為骨材者。
  • 河川及水域土石:目前台灣最主要的砂石來源,指賦存於河川區域、水庫蓄水範圍及港泊之土石,包含經濟部水利署及地方政府等水利主管機關辦理河川疏濬、水庫輸砂及放淤、野溪清疏等產出之砂石原料。
  • 海濱及海域土石:指賦存於海濱及海濱以外海域之土石(要為海岸沙灘、沙丘、沙洲、河口砂及海底砂石),需經洗選、曝曬等程序淡化氯離子含量後才可使用,否則氯離子含量超過標準。
  • 機製砂石:一般指碎石母岩經人工開採,並由破碎機、製砂機等機械設備加工產製之砂及碎石,因天然資源供應有限,機製砂石於歐美、日本及中國大陸均已廣泛運用。
  • 進口砂石:由國外經運輸進口至台灣之砂石,台灣進口砂石量約近20%,大多為來自中國大陸之機製砂石。然而各國因環保意識抬頭,逐漸禁止天然砂石資源出口,故未來或將逐漸減少。